《おそ松くん》第17話心得。成長真是艱難啊。

噗浪討論串。謝謝推我入坑的朋友們,愛你們。




【十四松與概念】

剛好昨天弟弟也在跟我聊類似的話題:語言(包括每個人的名字)是透過社會約定形成的,所以名字本身並沒有意義,只有在被指認的時候才跟意義的主體連在一起。

  

【理解身邊的人竟然是那麼困難的一件事】

我一直反覆重播最後兄弟五人召開家庭會議的過程,突然覺得很感傷。

尤其是卡拉問一松對十四有什麼看法的那段……卡拉的問句和一松的回答莫名就很戳我淚點。卡拉似乎暗示數字松是六胞胎中最不像「人」的兩個。
可是話說回來到底要怎樣才像「人」呢?根本沒有真正的標準啊。

一松提供的「答案」,也就是「十四松就是十四松,他就是這種風格」這個結論(有的漢化翻譯為「種類」,似乎更能強調他「不像人」的一面),邱羅對此完全否定,我漸漸也可以理解這種否定是來自什麼樣的恐懼。

邱羅是努力想社會化的(儘管沒有很成功),所以他對十四松完全無視常規的性格很擔心(一開始,邱羅和totti一聽到這個話題就想逃避,也是直接反映了這種恐懼)。

他們知道社會是什麼形狀,和這個形狀不合的個體就可能被淘汰,被剪除。

 

【逐漸成形/異化的自我意識】

如果我們不把十四松改變身體形象乃至把自己化約為符號的動作實際發生的事情,而是他自我探索過程的隱喻(否則我都要懷疑他是不是基因突變),為什麼他已經成年,卻還沒有跨越這個階段呢?他到底是自我意識不足,還是自我意識過剩?

當十四松問出「十四松是什麼」「為什麼我是十四松」這些命題的時候,他到底在想什麼?成長階段青少年經常會懷疑自我的定位,但年過二十的十四松為什麼還無法確定自己到底是什麼?

 

【他是受到什麼刺激才「變成/變回」這樣?】

我想到艾瑞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論。

在這場十四松不在場的家庭會議中,五個兄弟根據照片推測,十四松是在高中階段,也就是第五階段出現了明顯的外在容貌轉變。所以可能是自我統合階段出現了問題。但如果不是呢?如果這才是本來的十四松呢?

如果現在這樣才是本來的十四松,那麼他在小學、中學階段的「正常」是不是反而是受到壓抑的表現?

 

【再一次的調整】

我還是相信,就算過了青少年階段,每個人仍是有調整自己的可能性,只是愈來愈難而已。所以十四這種完全不在意別人眼光的個性才顯得可貴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