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圈的低調與不低調

事情大致是這樣的,飲冰室茶集辦了三行詩徵文比賽,由網友票選最喜歡的創作,有同好拿全職同人去投稿。許多同好還是覺得很好玩的,特別做了整理
但很快有人發偷偷說呼籲同好低調,由於該串戰得很厲害,現在已刪噗。 本篇想討論的只是「二次創作是否該避免被不確定大眾看見」,以及同人圈的「自律」與「低調」是否有其必要。 我的原噗在這裡

以前討論過APH角色扮演與其裝扮之政治意涵的問題,觀點和這篇想講的很相近,可參。



※※※

我不反對同人圈繼續低調下去,但是我亦不認為隨時隨地啟用高規格自肅就能真正「改善」創作風氣。 當前我們憂心的是「被不了解的目光從頭打量到腳」或「被不了解這個作品的一般大眾誤解或者歧視」,可是被「不確定大眾看見」這種情形,從來就無法完全避免啊——應該說,發表的目的不就是被看見嗎?——就算是純文學作家,就算是寫原創不寫二創的作家,也始終有致力開發冷門題材冷門寫法並以造成讀者困惑為樂的作者存在(當然讀者買不買帳是另一回事了)……

例如說我想寫一篇小說,關於某個快要消失的少數民族和他們難以查考的歷史,我知道一般讀者之中至少有95%完全不知道有這個民族的存在;或者說我想寫一篇熱門作品的衍生創作,雖然題材為圈內讀者所熟知,但是我用了大量的插敘手法和意識流技巧,還拆掉了呼聲最高的官配,我也知道會有95%的讀者完全不理解/不諒解我在寫些什麼;這樣我是不是就不該寫、不該發表了?
很奇怪欸,照這個邏輯來看,是不是飲冰室茶集也不該在「一般大眾隨意就可以瀏覽的網站上」辦詩歌徵文,因為大部分的網民並沒有讀詩的習慣,甚至,現在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多…… 所以我想說的只是,文化衝擊隨時可能發生,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地不同,圈子再小再單純,我都可能遇到與我口味迥異的同好並且被他雷得要死而束手無策。文學或其他藝術形式只能盡力表述自身想表述的,並無法控制讀者怎麼評價、從哪個角度評價、是否了解背景脈絡後再評價。 
像是在讀《餘生》以前,我完全沒有想過小說家可以用這麼不像小說的寫法記述霧社事件;在讀《巫言》以前,我亦對作者的宇宙觀與其發散式的敘事風格一無所知;讀《五印封緘》以前,我更不知道科幻可以這樣被解構;讀《蒙馬特遺書》之前,我壓根兒不知道蒙馬特是什麼。我不是一個很細心的讀者、我沒做任何功課就開始看這些根本不是為一般讀者而寫的小說,可是作者沒辦法阻止我的亂入。

 ※※※ 

如果將鏡頭轉到原創文學/純文學這邊,我是不是得把同好們的「自律規範」換成這樣: 「不要在公開場合談詩,因為太多人不懂詩,你這麼高調,只會讓他們歧視我們這些寫詩的人,覺得我們附庸風雅,無病呻吟。」 或者這樣: 「現在的主流是現代詩,所以你不可以在公開場合發表古典詩歌,所有古典詩歌都必須打上馬賽克/加上密碼鎖,否則那些寫現代詩的人會認為我們是怪咖。」 或者這樣:「現在學術界都在關注寫台灣本土的小說,外省文學/懷鄉文學/異國情調文學都是過時的、不切實際的、缺乏社會關懷的,發表它們對台灣文壇一點貢獻也沒有!」
 
還是有人認為二次創作壓根兒就不算是文學、不算是藝術? 還是有人自己感到自卑,就不准別人抱持高度的自信? 作者要不要低調是自己的事,讀者/有時是讀者的作者針對發表行為給予善意的建議,也無可厚非,但是善意的建議是否真的能達到正面效果?其所企求的那個「比較妥當的結果」,本身一定是合理的嗎? 

排擠、歧視與賤斥,真的只會來自「完全不了解你的圈外人」嗎?

留言